論國外職業教育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總體定位、辦學體系、實施等多方面都做了更加明確、系統的規定,顯示出國家對于技術型職業人才招募和培養的重視,新的《職業教育法》施行必將有力促進我國職業技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探索更多有利于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筆者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做了一個系統的對比,并由此提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各國對于職業教育采用不同的培養模式,其發展的時間有長有短,但都對我國的職業教育起到一定的學習研究作用,因此筆者選擇在職業教育發展上較為完備的三個國家與我國的職業教育進行對比。首先是英國采取的是三明治課程制,采取教育與培訓并舉,提供多級水平課程,辦學形式靈活,根據不同教育類型,其教育支出由政府投入為主學員在繼續教育機構進行學習,或由企業投入為主,在企業進行學習,其主要是為企業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澳大利亞則采取TAFE系統,其職業教育主要由勞動部門負責,直接承擔主體是TAFE(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的簡稱)。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TAFE學院的整體教學發展,課程內容涉及廣泛,對教師有嚴格的要求,同時注重對學生教學和實踐的共同培養。再然后就是德國,德國作為一個中高端制造業發展極其發達的國家,對于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的重視程度很高,其主要采用的是雙元制,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由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在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培訓體系。其中企業培訓起著主導作用,職業學校配合服務為輔,主要培育“專深型”人才,培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帶項目培訓,提前讓學員熟悉自己即將工作的崗位和工作內容,這樣能夠更加直接的將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此外三個國家在依據本國發展需要制定了不同的職業教育模式,為本國科技技術發展提供大量優秀人才的基礎上,還都做到了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綜合化,這也是全球教育發展適應現代社會的一個必然趨勢。同時在將重視職業教育潛移默化輸入國民的意識里,讓職業教育逐步正規化、專業化,讓職業教育終身化也逐漸顯現出來。
相較于發達國家較為完備的職業教育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任重道遠。我國對于傳統文化教育具有深遠的歷史,但是對于系統正式的職業教育發展卻起步較晚,重視度低。等到建國后,我國政府根據祖國建設發展的需求開始逐步推動職業教育,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盡管如此,我國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相較于傳統文化教育來說仍舊不算好。人們并不重視職業教育,仍舊存在職業教育屬于教育領域的旁門左道的偏見,出臺的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文件較少,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和學校也并不多,其基礎條件弱,相較于發達國家發展水平差距很大。這就出現了職業教育學院招生少、優秀職業教師團隊稀缺、優秀職業技術人員需求量大但供應不足等問題。雖然有這些問題存在,但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職業教育的建設工作,又加上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技術人才型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根本之法,因此職業教育前景一片大好。
隨著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綜合型知識型高技能人才人力資源大量稀缺,這就需要我們制定更加全面的遴選模式并進行更加完備的培訓體系,大量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復合型技術人才。筆者在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做出對比之后,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知度
隨著我國政府對職業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加深,國民整體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有了更多的認識,但是從小灌輸的高等教育強于職業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就需要政府和企業與社區、學校合作,在社區和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教育宣傳部門,讓國民特別是年輕人對于職業教育有更全面的認知,改變傳統觀念,從心里認可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沒有高低之分,明確職業教育在支持經濟發展、適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和構建和諧穩定社會的積極作用,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
2、 建立健全職業教育保障體系
政府和企業對職業教育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二者要明確各自的責任分工,學校要發展職業教育需要政府和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還需要不斷完善和豐富職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健全的職業教育保障體系,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硬件支持,企業與職業教育學校需要通力合作,為學員提供實踐場地和高科技技能人才參與學校對學員的培養,三方共同保證職業教育穩步快速發展。
3、 建立健全統一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要想快速穩步發展職業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建立統一健全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同時完善職業的具體分類和職業標準體系,以職業標準引領職業教育發展。制定由政府牽頭,學校各部門協同負責的機制,便于形成統一管理,層層遞進的內部管理機制,內部秩序的井井有條才能促進外部機構的快速發展。
4、 科學建設職業技能教師隊伍師資庫
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和具體評聘制度,加強對職業技能教師的培養,打造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秉承名師出高徒的原則,聘請專業技術過硬、學歷達標且具有一定年限工作實踐經驗的技術技能人才任職,鼓勵職業學校聘用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勞動模范等作為兼職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技能傳承等工作。
5、 創新職業教育學生培養與教學模式
轉變單一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習國外先進的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創新適合本
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的培養模式,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技能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與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對比并結合我國特有國情,我們需要轉變單一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推行中國特色社會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技能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6、 創新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模式
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需要注意創新課程設計,實時更新最新的職業技術技能,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學生以引導為主,開闊學生創新思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重教學模式才能對學生有更多啟發,從而引導學生開闊思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7、 促進校企合作,構建校企生命共同體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用人需求的契合,為深化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大力提倡企業舉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講座等,并參與職業教育教科書的撰寫,為職業教育學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參與授課,明確產教結合、深度校企合作的理念,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發展同時,亦為企業不斷輸送優質人才,推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構建校企生命共同體。
通過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的對比,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我國在職業教育發展上與西方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但隨著我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步加深,職業教育重心逐漸上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程的加快,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施行,城市提質建設發展,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必將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創新,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人才正在孕育并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建設偉大中國的中堅力量。(屈建華)
屈建華,男,湖北秭歸人,1984年生,屈原第79代傳人
中共黨員,政協委員,退伍軍人
中國人民大學EMBA在讀
重慶紀創教育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重慶國際勞務培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
國際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客座教授
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及行業導師
全國“2018最美奮斗者”稱號
2018-2019年人力資源服務業十佳優秀企業家
2021年度退役軍人就業榜樣人物
已出版暢銷書《要做好銷售,先帶好團隊》,銷量破100萬